关于印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制(修)订指导意见》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1-11-01 点击数:

关于印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制(修)订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系(院、部):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制(修)订指导意见》已经学校院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2021926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制(修)订指导意见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现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制(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功能定位原则

课程标准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制定。要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职业性原则

制定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从职业需要出发,规范课程的基本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注重岗课赛证融通,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及整体改革思路,可以设置为模块式学科课程,也可设置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针对性专业学习过程,提升职业能力。部分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或项目课程,让学生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3.工学结合原则

积极与行业企业(医院)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排序要遵循职业能力的成长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多样性原则

同一门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或者根据课程功能(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

5.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标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6.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要充分考虑学院及合作企业(医院)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执行。

7.过程性考核原则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重点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依托现代化教学平台及时考核评价,形成线上线下、过程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

8.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

二、课程标准制(修)订程序

1.起草。课程标准由各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制(修)订,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成立课程标准制(修)订小组,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2.论证。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行业企业(医院)一线专家,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教学系(院、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教研室再次组织修改定稿,填写《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制(修)订审批表》,审批表和课程标准一同报送教务处。

3.审批。教务处从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中随机抽取该专业相关专家进行盲审,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同意后视为通过,再报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审定执行。

三、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院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教研室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按要求选用教材或立项编写校本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校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各教研室在执行课程标准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系(部)负责人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

3.系(院、部)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科技和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各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时,应向教学系(院、部)提出修订申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定的要求相同。

四、课程标准制(修)订要求

1.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文件,课程标准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系(院、部)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充分认识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课程标准制定作为课程建设、课程诊改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完成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确保课程教学有据可依。

2.各系(部)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在强调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将职业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课程标准制定要严格流程、规范程序,经教研室研究起草、教学院部初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后,学院发布实施。

4.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成才。

5.课程标准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面向未来,综合考虑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技术技能结构,不断调整和深化,把学生的发展潜能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未来技术。

6.教务处应就制(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各系(部)之间的关系,确保制(修)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

7.各系(部)要严格按照2021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1115日前完成课程标准制(修)订,纸质版报教务处教务科审核,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邮箱yazyjwc@163.com

联系人:刘玉玲            联系电话:0911-8266559

附件:

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制(修)订审批表

2.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制(修)订审批表

系(院、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学制

学时

编制人

课程标准属制定/修订

□制定       □修订

参与编制人员

课程所属教研室

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各系(部)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专家组

审核意见

签名:

                                     

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附件2

学院图徽(2018)


课程标准

(模板)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                  

  :                  

课程负责人:                

××系(院、部)××教研室制(修)订

2021*


 

课程代码:.................................................................................................................... 12

课程类型:(纯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 12

学时/学分:................................................................................................................... 12

适用专业:.................................................................................................................... 12

一、课程概述................................................................................................................ 12

(一)课程性质..................................................................................................... 12

(二)课程定位..................................................................................................... 12

二、课程目标................................................................................................................ 12

三、德育目标................................................................................................................ 13

四、课程实施和建议.................................................................................................... 13

(一)课程内容和要求......................................................................................... 13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4

(三)教学评价..................................................................................................... 14

五、课程资源................................................................................................................ 15

(一)教材选用..................................................................................................... 15

(二)网络资源..................................................................................................... 15

六、师资队伍................................................................................................................ 15

七、实践教学................................................................................................................ 15

格式及装订要求:

1、目录格式已限定,修订完成后只需更新页码

2、正文页面设置:上2.7,下2.5,左2.7,右2.5

3、正文:小四号字,仿宋-GB2312

4、一级标题:用一、黑体小三号字不加粗

5、二级标题:用(一),仿宋-GB2312,四号字加粗

6、三级标题:用数字“1.”仿宋-GB2312,小四号字加粗

7、四级标题:用数字1仿宋GB2312,小四号字

8、图、表格内文字建议采用五号仿宋GB2312

9、段落:多倍行距1.35,完成后用新罗马(Times New Roman)全刷

10、采用骑马订,封面为白色,编制完成后、打印装订时删除首页附件3本页


XXXX》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理实一体化课)

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说明:主要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主要学习内容及与其它课程的先导、后续关系等内容。

示例:本课程是……专业(群)必修(或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了……课程、具备了……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理实一体)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工作岗位,通过对……等内容的学习,培养……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说明:课程定位应明确说明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对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作出描述。

示例:本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是……,通过学习应具备……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具体目标如下:(可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分别描述)

说明:

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主要说明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应达到的总体要求。

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具体描述,主要说明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课程目标表述应简洁、清晰、具体、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尽可能采用清晰的、易理解、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进行表述,如能熟练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

三、德育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性质,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这一主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课程实施和建议

(一)课程内容和要求

(主要说明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毕业要求、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情境)设置的思路等。课程设计思路必须依据所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和要求详见表12。)

1:学时分配(课程进度)

项目(情景/模块/章节/单元)

     

 

实验实训

小计

     

2:课程内容和要求

项目(情景/模块/章节/单元)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教学活动

备注:教学重点、难点在表中标出,其中,打的为教学重点,打的为教学难点。

(知识目标可用了解XX、理解XX、掌握XX、熟悉XX”等来描述,技能目标可用XX、会XX”等来描述,素质目标可用养成XX、培养XX”等来描述。)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等,建议选用哪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评价

1)考核要求(课程考核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具体要求如表3

3  XXXX 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类别

过程性考核xx%

结果性考核xx%

补考

考核要求

平时表现xx%(考勤、作业、实验(践)等)+阶段考核xx%

(理论考试、实践考核、课题报告、答辩、考证成绩、技能竞赛等方式,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要明确各部分分数占比。)

(理论考试或实践考核……

说明:

过程性考核分学习情境考核、任务模块考核、随堂测验或实践考核等,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结果性考核,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或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建议应明确说明课程教学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突出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多元评价。应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考核评价的范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2)注意事项

说明:

课程任课教师要按照课程考核要求实施考核,注意做好学习过程、到课情况、平时作业、实验(践)情况、考核情况的相关记录,作为学生最终评定成绩的明确依据,并与成绩册一同形成成绩档案保存。

课程可以过程性考核评价为主,也可以目标性考核评价为主。以过程性考核评价为主的课程,其平时过程性考核分值比例一般占50-70%左右,结果性考核分值比例一般占30-50%,部分理实一体化改革力度较大的课程还可适当调整分值比例;以目标性考核评价为主的课程,其平时过程性考核分值比例一般占30-50%左右,结果性考核分值比例一般也占50-70%左右。

五、课程资源

(一)教材选用

(按照学院《教材管理办法》,选用的教材要符合高职教学的要求,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育部规划教材。)

(二)网络资源

(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积极使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网络资源、MOOCSPOC课程等。)

六、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应明确说明课程教学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学历、学位、专业背景、相关证书、实践能力等内容。)

七、实践教学

校内实训条件要求:(明确说明实验实训室的功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要求。)

校内外实训安排说明:(对各实训项目时间、软硬件准备、同时实训学生数及同时指导老师人数等作出说明。)

(注意:模板正文中,加小括号部分,以及说明示例部分为提示内容,供课程负责人制定课程标准时参考,起草标准时请删除相关内容。)

编写:                   校对:               审核: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系(院、部)

     

电话:0911-8235500 邮编:716000 地址: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555号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主办 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陕备ICP 0601334 技术支持: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